科普活动 大学生在行动——同济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开展长三角生态环境科普破壁方案调研实践背景_树脂产品_安博全站APP官网下载地址_安博全站平台手机版
安博全站app一线品牌水处理树脂指定供应商

原厂直供、假一赔百、品牌代理、正品保障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755-23192914
树脂产品
安博全站app:科普活动 大学生在行动——同济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开展长三角生态环境科普破壁方案调研实践背景

科普活动 大学生在行动——同济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开展长三角生态环境科普破壁方案调研实践背景

发布时间:2024-01-06 06:47:00 | 来源:安博全站app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方面推进,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的需求日益迫切。生态绿色发展作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亟待全社会的深度参与,其中“生态环境科普”是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关注的内容。目前长三角生态科普行动正蒸蒸日上,然而多方联动共促尚存壁垒,如何在长三角生态环境科普中更好地发挥青年力量亟待全面调研。

  同济大学长三角生态科普社会实践队10名同学开展“探长江水环境健康,促科普之翼协同飞——长三角生态环境科创科普协同发展实践路径探索”专题实践,前往5家政府及高校环境研究部门,与共20位生态环境方向工作人员进行深入座谈交流,了解政府部门生态科普工作现状,探寻广大青年在生态环境科普中发挥才干的机会;对8位热心长三角生态环境工作的社会人士开展访谈;先后组织并且开展8次有关长三角水体新污染物的科普活动,累积受众对象300余人,辐射家庭100余户,为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形成万余字的调研报告。

  7月20日,实践小组成员前往青浦区环境监测站参观学习,全方面了解监测站进行大气、水环境、土壤、噪音和辐射等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体系、方法和频次。随后同上海市青浦区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开展座谈,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徐萍,党支部组织委员刘建斌向同学们介绍了青浦区环境监测站教育基地建设历程,针对青浦区中小学及社区开展科普活动的相关情况,并热情欢迎同学们参与到现阶段科普课题研究中。小组成员针对水乡客厅跨区域环境科普教育问题展积极提问,学习面向低龄段公众开展环境科普教育的宝贵经验。

  8月7日,实践团队走进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开展座谈交流。李东妮同学向大家介绍了团队的基本概况以及前期调研情况,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孟祥周教授指出生态科普在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中具备极其重大地位,并针对生态科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太湖东海局综合处周娅、监测科研中心蔡杰介绍了太湖东海局的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苏和福建的跨区域工作,近三年来环境日活动的开展情况,认为本单位生态科普行动有待注入更多青年活力。对于团队同学们关注的“科普工作展望”、“高校联动设想”、“开展成本”等问题,几位工作人员积极解答,并与同学们积极讨论政府环境部门与高校青年未来联动开展生态科普的潜力与方向。

  8月8日,实践团队来到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与四名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交流。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华毅文、乔佳妮介绍了新媒体部门现有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平台、新媒体科普阅读量和网络环保舆情反馈情况。随后,成员们围绕科普内容来源、科普活动次数、科普活动方案、IP文创打造以及长三角生态科普区域行动等内容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目前的“经费少开销大”的科普困境提出了通过青年设计、青年志愿等注入大学生青年活力的提议。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工作人员也充分肯定了大学生在进行生态科普和环境教育时的巨大优势,鼓励广大青年积极投入生态科普的行动中。

  “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趋势角度,越是经济发达的区域越容易形成环境保护的共同行动方案。”

  “作为乡镇宣传的一员,我们很希望能有更多的来自高校的专业环保资源,能够将‘政府、企业、社区小学公众’科普资源破壁。”

  “在我公司组织的近2万青少年学生研学中,生态环境类研学是家长关注的三大主题之一。”

  为响应8.15首个全国生态日的号召,充分的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践团队集中于8月4日、11日、13日分别在同济小学、同济大学逸夫楼、嘉兴同济环境研究院给小朋友及其家长开展长三角水体中新污染物专题宣讲,分别从“什么是新污染物”、“新污染物的来源”、“长三角水体中的新污染物”以及“新污染物的检测”四个版块进行介绍,并进行“纸层析法”色谱实验,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帮助小朋友理解新污染物检测的科学原理,提高小朋友们的科学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活动得到了小朋友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小朋友们说“很喜欢纸层析的色谱原理实验”、“在参与之后我了解到一些新的环保知识”,家长们表示“生态环保是越来越关注的主题”、“希望能多一些生态环保方面的科普课堂”。

  步履不停,笔耕不辍。从一项科研国创到暑假科普实践,拉近科研和科普的距离,实践团队关注着“政府、企业、公众”多维度下生态环境科普现状与挑战,希冀推动构建富有更多青年活力的生态环境科普平台,促进智慧转移,打破不同组织部门间的壁垒,实现政府企业公众的跨地区有机联动,探寻生态环境科普的沉浸式体验新模式,充分的发挥大学生力量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相关产品